成都二手房单月卖出1.6万套,市场活过来了?

成都,又“爆”了。
不是我说的,是某位大V。
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:6月成都新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.9%,同比上涨1.0%;二手房销售价格环比上涨0.6%,同比上涨5.4%。
据不完全统计,上月成都二手房成交量超过1.6万套,为7年来新高。这让其上半年二手房成交总套数突破7万,同样刷新高度。
万绿丛中一点红,蓉县的确秀。但我之前分析过,成都楼市的升温源于供需不平衡。
参考中原地产数据,今年以来的27周里,全市新建住宅供应面积小于备案面积的仅有9周,三分之二时间里都处在供不应求状态。
而据克而瑞统计,上半年成都新建商品房供求比为0.95,住宅供求比为0.97。在5+2区特别是核心地段,供销关系愈加紧张。
土地端更是如此。中原地产报告指出:截止本周,20家典型房企在蓉合计可开发体量约566.23万㎡。按目前的去化速度计算,这个量只够卖三个多月。
新房僧多粥少,欲求不满的买房人定会涌入存量市场,造就了久违的“井喷”现象。
都说窥一斑见全豹,那么成都的火热只是个例,还是楼市集体回暖的缩影?
HAPPY EVERY DAY
市场在变好
但没到拐点
还是来看数据吧。
据中指院统计,6月全国百城新房均价16205元/㎡,环比微涨0.04%,其中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有47个,数量也有增加。
而据克而瑞报告,6月百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为2837㎡,环比增长37%,同比虽然下降34%,不过降幅有所缩减。
贝壳研究院监测的50座城市,6月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.3%,跌幅较上月收窄。
百强房企6月实现销售操盘金额7329.7亿元,环比增长61.2%。
……
有变化,但不显著。
不可否认部分城市的市场和天气一样快速升温,比如北京,6月商品房签约套数为12367套(wind数据),环比大增50.9%;二手住宅成交11009套,环比上涨28.01%。
上海,6月共27个项目开盘推出8668套房源,吸引了至少13957组意向认购,仅28、29日两天就有10盘齐放,其中9个实现售罄。
苏州,新房成交面积环比涨幅高达208.5%(截止6.25),颐和玲珑花园二批次推新,61套非人才房报名摇号人数破千。
请别忘了,分化也在加剧。克而瑞监测的重点30城里,6月一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加85%,同比跌幅收窄至17%;26个二、三线城市成交面积环比增长24%,同比仍下降41%。
整体上量与价都在往好的方向走,但冷热不均,离真正的质变还有距离。拐点未至,现在说“起飞”为时太早!
调控作用有限
去库存依旧困难重重
今年上半年,180余城出手近500次“优化”房地产相关政策,频次之高力度之大,近几年罕见。
然而,楼市似乎并不那么领情。
四大一线中,广州1-6月累计成交新房39618套,同比下跌35%;二手住宅预计成交4.2万套,同比大减44.2%。
曾经一骑绝尘的深圳,上半年二手房才卖了9965套,同比跌幅近65%,创下07年以来新低。
即便是猛刷数据的成都,伴随高成交的是高挂牌量,仅贝壳网就有超过16万套房源在售。据中介朋友透露,除开金融城、攀成钢等TOP板块,大部分房子价格并未上涨。
一些城市如郑州、大连、哈尔滨,新政出台后的确有小热潮,但很快归于平静,后续的市场表现没有太大起色。
广发证券报告显示:今年以来,26城商品房库存较去年同期提升6.0%,去化周期长达27.7个月,自去年8月以来已连续10个月持续增长,累计增幅超过70%。其中住宅中期库存区划周期达24.27个月。
一方面政府救市心切、纾困措施密集落地,另一方面局部分化库存高企,楼市仍在匍匐中前行。
是“药效”不够了,还是进化出了新的“抗体”?
HAPPY EVERY DAY
信心没了
要“黄金”有什么用
信心比黄金重要,这是老话。现在的情况是,属于房地产的“信心”正在退散。
首先,购房者入市意愿减弱。
不久前,央行对全国50座城市约2万户城镇储户做了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:仅有16.2%的人认为三季度房价会上涨,为近7年来最低,预期下降的占比达54.6%。
另外,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占比58.3%,较上季度增加3.6个百分点;倾向于“更多投资”的仅占17.9%,较上季度减少3.7个百分点。
具体到投资渠道,受调查居民最喜欢的前三位是“银行、证券、保险公司理财产品”、“基金信托产品”和“股票”,没有房产。
接着,开发商特别是民企变得更加谨慎。
据克而瑞统计,今年1-5年房地产土地购置面积累计增长-45.7%,较去年同期下降38.2个百分点;全国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长-4.0%,较去年同期下降22.3个百分点,其中住宅投资累计增长-0.3%,同比下降23.7个百分点。
为什么不愿拿地?除了行业下行压力,还有银根收缩加大融资难度,再叠加叠加偿债高峰期,让开发商的“钱包”也空空如也。
仅以6月为例:房企境内外融资 548 亿元,同比下降 57.7%,环比下降 2.5%,其中境外债发行 103.6 亿元,同比下降 85%;共有13 家上市房企评级被下调,5 笔境外债发生实质违约,违约本金合计 7.24 亿美元。
严峻的内外环境,让开发商特别是民企在一二级市场变得谨慎甚至胆小,所以在土拍现场,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“国家队”身影。
最后,地方政府的信心也受挫。
受退税减税和疫情影响,今年一些地方财政收入锐减,收支矛盾加剧,不得不采取一定措施来弥补缺口、保障民生。在政府部门工作或有机会接触相关内容的朋友,应该有所体会。
市场的疲态向土地端传导,虽然对地方财政没有决定性作用,影响却不可忽略。牵一发动全身,这又会反过来制约楼市,带来整体性下行。
因此尽管新政出得比电报还快,某些地方还给买房人送起了猪肉、工作机会乃至真金白银,专业人士和机构对后市的态度都颇为审慎。
中信证券研究的预判:即便现在到明年商品房销售顺利反弹,如果剔除基数影响,我们认为地产周期也很难达到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那一轮的高度。
空·白研究院创始人、原贝壳找房首席经济学家杨现领则表示“不要高估政策的力量”:“现在对房地产行业来说是必须经历的调整,过去高杠杆、高周转的时代是不可持续的。”
话说回来,既然信心贵于黄金,那么要想楼市真的全面复苏,重要的不是给几个资格或砸多少钱,而是从经济基础开始盘活,调整供需关系,重整信念。
我们要的不是兴奋剂,而是长效机制。
本文由佚名发布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/news/6045.html